2018年2月份家庭小組聚會資料
北榮教會年度主題:【恩慈良善】
主題經文:加拉太書五:16、22∼23、25∼26;以弗所書四、32
帖撒羅尼迦前書五:15
帖撒羅尼迦前書五:15
請安:大家平安!聖神帶領咱的聚會,學習為罪憂傷、真心悔改,來得到福氣。
l 回應:阿們。
l 祈禱:
l 聖詩:146首救主出聲叫我
經文誦讀:馬太福音五:1-4
5:1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,就上了山,既已坐下,門徒到他跟前來,
5:2他就開口教訓他們,說:
5:3 (路6: 20-23)虛心的人有福了!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
5:4哀慟的人有福了! 因為他們必得安慰。
【本月主題:八福-哀慟的人有福了】
「哀慟」,其本身的意義是指為罪惡或某一種錯誤而憂傷;而必得「安慰」, 其最積極的意思是指被上帝的剛強所剛強。哀慟是指在上帝面前能真心悔改,因此從上帝獲得毅力,進而棄惡從善,在失敗中汲取教訓而有所成長,這種人的生命品性必然更進步,家庭必然更和諧,因而能建立幸福、喜樂的人生。
主耶穌所說的「哀慟」,不是懊悔式的哭泣,而是包含了三層更實際的含意, 即認錯的勇氣,悔改的行動,與成長的意願。具有這種哀慟的人,上帝必賜其毅力,
使之剛強,他也必然獲得成長、新生的喜樂。
一、認錯的勇氣
「哀慟」的第一層意義,是指當人們犯錯時有知罪的智慧,有認錯的勇氣。
「哀慟」是指自己犯錯時,願向上帝悔改,也向人認錯;因此,不但在失敗中
肯站起來,也因為依靠上帝的幫助而更剛強,不至再跌倒。一個知錯而認錯的人,
不僅能贏得別人的諒解與尊重,同時也能得到上帝的悅納與憐恤。
個人、家庭、教會、社會的進步與和諧,從自我反省、自己敢承認錯誤開始。
二、悔改行動
「哀慟」的第二層意義,是指當具有實際「悔改行動」。有真心悔改行動的人 的品性必然更進步,人際關係當然更加和諧,這種悔改行動足可扭轉他的「命運」,
他當然是有福的人。
弟兄姊妹們!如果我們的認罪並非真心(有口無心),必然無法從上帝獲得能力,也怪不得信徒仍舊勝不過罪的誘惑,以致失敗跌倒。
悔改具有三種層面,即方向的轉移、態度的改變及意志的降服。用
「改」來證明「悔」的真誠,這是我們當盡的本分。簡單地說:悔改是一種棄惡從善的行動。
三、成長的意願
哀慟的第三層意義,是指具有「成長的意願」。不但改變自己的錯誤,更是竭力追求品性的以進步。不只是不再犯錯,更要有積極向善的決心。
詩篇第一篇以果樹為喻,極清楚地為我們提供當成長的原則、動力與果效。首先談到:「不從惡人的計謀,不站罪人的道路,不坐褻慢人的座位。」(詩篇1:1)勇敢向誘惑試探說:「不!」這正是期待成長者所必遵行的原則。
詩篇作者又說:「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,晝夜思想,這人便為有福!」(詩篇 1:2)聖經提供我們不再犯錯的動力,這個動力,就是熟悉並實踐上帝的話語,以上帝的指引、旨意為生活中的喜樂,樂方令、遵行上帝的話語。
詩篇作者又說:「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,按時候結果子,葉子也不枯乾。 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。」(詩篇1:3)這表達「心中有上帝的話語,且願征服自己的缺點之人」的果效。這種人必然像一棵樹,不斷地受滋潤、得供應、茁壯,而能得到有所成長的人生。
耶穌說:「哀慟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安慰。!」(馬太福音5:4)凡真心具有認錯的勇氣、悔改的行動與成長的意願的人,這種人有福了,因為上帝必然使他的生命、品性更進步,人際關係更和諧。
「哀慟」是扭轉「命運」,獲得喜樂,幸福人生所當有的行動。
【基督徒八要】1.天天讀經2.常常禱告3.勤赴聚會4.努力奉獻
5.領人歸主6.為主見證7.服務社會8.愛護環境
【每年每人信仰行動目標】
1.每年帶領一人信主。
2.每月遵守十分之一奉獻。
3.每週參加主日禮拜。
4.每日實踐靈修生活。
5.每人參與教會事奉。
【見證分享與討論】
1. 分享個人的領受、成動及決志行動:反省自己信仰生命不足之處,並分享如何 悔改和進步。
2.生活見證或代檮需求
l 祈禱:聖詩:95首我心仰望十字寶架
l 關懷交誼:(彼此代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