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

2016年五月份家庭小組聚會資料

2016年五月份家庭小組聚會資料
北榮教會年度主題:『溫柔和平』
主題經文:哥林多後書101、以賽亞書96
請安:願上帝的國佇咱中間,懇求聖神引導咱的小組。
回應:阿們。
祈禱:
聖詩:307首(當聖神佇我的心)
經文誦讀: 羅馬書1413 - 21
13 所以,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,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。 14 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, 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;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,在他就不潔淨了。 15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,就不是按著愛人的道理行。基督已經替他死,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。 16 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; 17 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,只在乎公義、和平,並聖靈中的喜樂。 18 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的,就為上帝所喜悅,又為人所稱許。 19 所以,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。 20 不可因食物毀壞上帝的工程。凡物固然潔淨,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,就是他的罪了。 21 無論是吃肉是喝酒,是什麼別的事,叫弟兄跌倒,一概不做才好。
本月主題:上帝的國
一、經文背景
保羅於公元55-58年間寫下羅馬書給羅馬教會的信徒,目的為期盼得著教會的
支援把福音傳往地中海西岸;同時為了處理在教會內部猶太人基督徒和外邦人
基督徒對於文化與生活飲食認知不同引起的爭議,保羅的使命是使教會成為猶
太人與外邦人和睦相處的信仰群體,在基督裡合一。
羅馬教會可能是在五旬節(聖靈降臨)那天有從羅馬來耶路撒冷過節的人,信
主後把福音帶回羅馬,當時羅馬城有一猶太社區,猶太人在自己社區建立了教
會,後來羅馬皇帝下令驅逐猶太人,直到公元54年猶太人才返回羅馬,此時教
會已經由外邦人管理了。此經文處理的是實際的行為層面,把焦點集中在導致
猶太信徒與外邦信徒關係緊張的飲食上,因為猶太人嚴守潔淨條例,但是不潔
淨或祭拜過的食物,外邦人則照吃不誤。
二、何謂「上帝的國」?
是上帝的統治所及之處;上帝的旨意被執行、上帝的治理、天上的影響力所及之
處,反映出上帝的渴望和祂子民的本質,有聖經真理、文化、價值觀、道德觀的
生活方式。「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(馬太
福音633

三、「上帝的國」的本質:公義、和平(平安)、並聖靈中的喜樂。「在這幾樣上」原文是單數,或可譯作「在這事上」,指一體三面的本質。

1)公義:上帝在基督裡的作為,是上帝公義的記號,也是讓我們稱義的方法。「義」是上帝和人類的合宜關係,基督是上帝賜給我們和祂恢復關係的辦法。上帝的公義展現出祂的大能,針對祂創造的萬物重新建立統治的主權,藉此讓宇宙萬物恢復與祂之間的關係。形容上帝是公義多半指的是祂的作為--以大能摧毀罪的權勢,消除罪的腐敗,讓罪人恢復與祂之間正確的關係,是上帝在祂兒子裡面賜給罪人的禮物。

2)和平(平安):在上帝面前稱義帶來關係上的和平與和諧,是基督所帶給人的平安。平安是要結出義的果子的先決條件。與人、與上帝有和平的關係,是建立教會群體生活的必要條件。

3)喜樂:歡喜、快樂,是聖靈所結的果子。與上帝有正確合宜的關係才會喜樂,與人有好的人際關係才會快樂。

四、基督徒生命塑造:按愛人道理行,追求合一。合一的教會才有能力。

1)追求和睦:以「合一」與「責任」為重要。在多元的群體中應顧及彼此感受,不互相譴責、鄙視、論斷,反要「彼此接納」,決心不給弟兄「放下絆腳跌人之物」,不因為自己沒有顧慮就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優越,也不因為嚴守一些條例而為自己的紀律感到自義。求上帝給我們信心、愛心,在差異中實踐信仰,不把無關痛癢的小事提升為救恩的必要條件,看見自己在弟兄姊妹信仰中的責任,並在主裡尋求合一。

2)彼此建立德行:不將個人信念絕對化而造成彼此的傷害,願意因著愛人而約束自己的自由,所言所行皆為建造他人,是建立德行的操練。

見證分享與討論:
1. 當傷害發生時,我們如何成為使人和睦的人,而非使傷害擴大的人?
2. 生活見證分享或代禱需求。
聖詩:560首(施恩上帝,榮光上帝)

關懷與交誼:(彼此代禱)